党员风采

【“读懂中国”2022年优秀作品】赤色血脉融贯 美育薪火永传

发布日期:2024-04-15  点击:

“用美育的乳汁哺育大学生的茁壮成长”——这是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关工委美育组组长周淑贤老师在撰文回忆其一生的教育生涯时写下的语句,而这也成为了周淑贤老师一生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2021年的初夏,我们走进了业已米寿的周淑贤老师家中。三个小时的对话,她握着我们的手,与我们诉说着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光荣历程。曾于大连理工大学任教的岁月,不仅成为了周老师一生如数家珍的时刻,更成为了无数学子一生如光一般的珍贵。

一、“求知贵在心悟,始得知识之美”

“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谈起中国共产党,周老师握着同学们的手,一字一句地说起自己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的岁月。上世纪四十年代,周老师的家乡曾作为根据地饱受日军侵扰。当硝烟中的人们看不到前行的希望,是共产党给予了他们未来的光。当她于共产党的帮助下在走过那段百废待兴的岁月,周老师得以实现了读书梦想,也对党有了最初的感恩与向往。在学成之时,她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化作春泥更护花。

由于教学成绩显著,周老师被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推荐入党。对周老师而言,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能力使然,是机遇使然,更是信仰使然。“发展到这个时代不容易。”回忆起自己将差班带好、任教导主任的光荣岁月,周老师的笑靥满溢兴奋与满足。她用自己的行动,走过了身为党员、身为教师“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的工作生涯。

“求知贵在心悟,始得知识之美。”这是时任院长钱令希先生为周老师所编《谈美育》的亲笔题词。书上的毛笔字迹被保存得很好,仿佛可以从中窥见周老师在大学开展美育德育课程时的风采。“要用教育报答党的恩情”,周老师如是言道。星星之火,汇聚并不是目的。继续闪光,成为最初照耀自己的那团火,是周老师作为党员为自己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二、“吾与汝并肩携手,共赴芳华”

周淑贤老师家中整齐摆放着一排她与家人的合影。回忆起陪伴她五十年有余的丈夫——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教授齐良老师,她屡屡赞叹:“他真的是个大好人,没有人说他不好。”在周老师退休后为学校志愿讲课的十年间,齐良教授经常帮忙碌中的周老师写标语、拉条幅、抄德育课黑板板书。

暮色将沉,周老师带我们走进了她的房间:房间中处处是二位教授之生活点滴。丈夫的字画作品布满墙壁,各类书籍填满房屋,音乐播放器中放着周老师最爱的钢琴、小提琴音乐。良好的家庭氛围也对后代成长产生了极大影响,“我现在过得很幸福,三个儿子都特别孝顺”,周老师指着柜子上的家庭合影,一位一位地说道。她的大儿子、二儿子都曾于美国留学,“我让他们出去留学,但我当时就讲你们一定得回到中国,报效祖国!”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爱国、爱党的情怀深植儿子们心中。在学有所成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国外的高薪诱惑,选择回到祖国。面对各有所长的后辈,周老师非常欣慰。周老师真切地把每位学生当作她的孩子一般关爱,并寄语我们:“是党领导得好!现在你们学习条件这么好,要好好学习,不能天天向上也得天天向上。”

三、“要是有下辈子,我还要当老师,更要做一名好老师”

谈到自己的教师生涯,周老师话多了起来,“我上课从来不用教案,别人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把党的恩情都记在心中了”。周老师以一片对学生们赤诚之心,身体力行地履行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课内课外,她关注着同学们心态的变化:义务接纳困难学生来家中吃饭、开导失恋同学……“要是有下辈子我还要当老师,还要做一名好老师,继续报答党的恩情。”周老师握着我们的手,眼泛泪光地说道。她如对待亲生子女般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因此被学生亲切地称呼为“周妈”。退休后,时任校关工委美学教育组组长的周老师连开二百多场讲座,即使下着大雨也未有一人缺席。

周老师也将对学生的关切也渗透于对教学的热爱和钻研之中。为了让同学们有一本专业的美育教材,她曾邀请校内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编撰成《谈美育》一书,并由钱令希院长亲自题词,以期引导学生们理解美、欣赏美、追求美。由于课程内容新颖,周老师的课程被选为入党培训材料,还因此被学校授予一千元的奖金。但这份感谢被周老师婉拒。在她眼中,讲课是老师的本分,而讲好课是一名党员教师为国家培养人才应尽的责任。

谈到对青年的未来寄语,周老师谈道:“你们是幸福的一代,生活在和平发展、物质丰富的时代,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你们要专心做学问、仔细做工作,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在行动上保持积极性,在品质上保持纯洁性,努力拼搏,做国家建设的栋梁。”

如今,周老师的身体业已抱恙,有时会出现失眠的病症。但当她知晓了同学们将要访问的消息,她睡了近来最安稳的一觉。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时曾言:“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周淑贤老师的一生,便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党、为国家、为学生奉献的一生。从年富力强到耄耋之年,周淑贤老师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用真情和大爱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赞歌。


作者: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刘博涵


微信公众号

大连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凌工路2号

电话:84708319   传真:84707146   邮编:11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