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成这句话,即“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彩、最神圣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远离权和利、追求真理、燃烧自己、培植后学,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个体生命的成长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使命。
幼学萌怀从教梦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东北大学教授,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祖父是一位民国学者,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并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我幼年生活在东北大学校园内,接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这使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待我长大以后,要努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年,经历8年知青和工人生涯的我,终于赶上了高考的末班车。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学习和备考,终于以超过当年辽宁省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近10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登上了实现我的教师梦想的第一级台阶。在大学本科的四年时间里,我一直争分夺秒地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进一步增强了我毕业后从教的信心。记得在毕业前夕我所在班级举行的同学座谈会上,我满怀深情地表示了我想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愿望,并憧憬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成为同窗好友们后代的老师。遗憾的是,当年的毕业分配指标中没有合适的高等院校,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信号检测与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尽管大连化物所的工作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但我的教师梦想依旧没有泯灭。后来,我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进一步到美国深造,在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做了几年博士后研究。2000年,我归国申请加入大连理工大学任教,并顺利地受聘为电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使我第一次真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大连理工大学任教的22年,我一直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诸方面取得一些成果。虽然没有过人的业绩,但我收获了最为宝贵的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2022年8月,我在68岁的时候退休了,虽说是光荣退休,但离开了我所热爱的教师岗位,颇感失落。
银龄再赴杏坛春
应该是在2023年7月间,参加离退休处组织的活动时,我有幸聆听了刘宇彤处长关于银龄支教的一个非正式动员,让我了解了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和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情况,使我萌发了再当一次老师,再登一次讲台的冲动。经过离退休处的协调和帮助,我很快与滇西大新建的“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子海院长取得了联系,并达成当年秋季前去任教的共识。

当年我已69岁,即将进入古稀之年,这本该是在摇椅上安享清闲、细数往昔的年纪,但我还是说服了家人,满怀热忱地踏上了我的“银龄支教”之路,来到了坐落于云南大理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云南大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位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以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风情闻名遐迩。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则是一所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当我于2023年10月第一次踏上大理的土地时,那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洁白似雪的云朵、巍峨壮丽的苍山和波光潋滟的洱海,美得那么自然,让我瞬间心神荡漾,沉醉在这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中。
正当我准备意气风发地投入支教工作之际,大理的生活很快就给了我一个实实在在的下马威:高山缺氧、餐饮上极具西南特色的辣与油、雨季的潮湿、旱季的干燥,这些独特的自然与生活特质,成了初来乍到的我无法回避的难题。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本地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咱们大连理工大学先期来大理支教的老师们的指点和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我终于从不适应到比较习惯了,基本上完成了我从黄渤海之滨的大连到云贵川高原的大理,在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三个维度存在巨大差异下生活习惯的转型。据了解,大连与大理两地之间的经度差为24.7°,纬度差为14.5°,海拔高度差约为2000米。
播种育人满径芬芳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来支教已经快满两年了。这两年,是忙碌而充实的两年,是收获与成长交织的两年。在课堂上,我倾尽全力将我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看到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专业建设方面,我协助院系领导积极联系大连理工大学和其他高校的相关教授,支持申报新专业并获得批准;在教学督导方面,我加入了由大连理工大学杨微老师领衔的校教学督导团,以较大热情和辛苦付出,积极参与了学校各院系的教学评估与检查,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做出了努力;我还为青年教师举办了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讲座,分享教学经验、提供科研建议,受到青年教师的欢迎;在教材建设方面,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与所在院系青年教师合作,编写并出版了3本专业教材,其中2本已经正式出版发行,另一本已经完成书稿撰写并签订出版合同,将于2026年3月正式出版,促进了受援高校专业建设的进程。

来滇西大支教这两年的时光是充满温暖与感动的。大连理工大学姚山副校长曾亲自带队来滇西大慰问银龄教师,离退处刘宇彤处长和邵晨老师等不辞辛劳地多次往返于大连与大理之间,传递母校的关爱。滇西大领导为我们银龄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从生活保障到工作支持,关怀无微不至。这些温暖我时刻牢记在心,并支撑着我在大理安心教学和工作。
时光流淌,转眼就是两年。在这片滇西的土地上,我以银龄之躯,怀真诚之心,播撒知识的种子,收获满径芬芳。领导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田;师生的情谊似繁星璀璨,照亮前路。我想以下面短诗结束本文对两年银龄支教的回顾,并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愿做蜡烛燃自己,照亮学子锦绣春。淡看浮名心自定,长守书案育芳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