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最高达284mmHg,这样的数值在临床上十分罕见!”9月1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室内,急诊医生的话语让现场氛围瞬间紧绷。而这惊险一幕的背后,是我校离退休工作处与图书馆协同联动,为87岁空巢独居退休教师欧阳守信搭建起的一条“生命急救通道”,生动诠释了学校两级管理服务体系的高效与温情。
当日清晨,欧阳守信老师因头部持续胀痛自行前往校医院就诊。接诊医生测量发现,老人血压竟高达230mmHg,远超正常范围。考虑到老人曾有高血压危象病史,且最高血压曾达260mmHg,且其三名子女均长期在国外定居,身边无亲人照料,校医院第一时间将情况通报至离退休工作处。接到消息后,离退休工作处迅速启动联动机制,联系老人原工作单位图书馆。短短10分钟内,离退休工作处退休工作办公室与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便先后抵达校医院急诊观察室,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助就此展开。
彼时,欧阳老师因“熟悉情况”,坚持认为“回家休息即可”,拒绝进一步治疗。为打消老人顾虑、保障其生命安全,图书馆当即安排馆员韩放、杜晨歌两位同志留守校医院,一边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一边耐心细致地劝说。直至中午11时36分,老人血压仍持续高于200mmHg,校医院医生明确警示“风险极高,必须立即转往综合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果断拨打120,11时56分急救车抵达后,副馆长陶露、办公室主任丁媛及馆员马洪亮主动请缨,与离退休工作处邵晨一起全程随车陪护,将老人送往最近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抵达医院急诊后,监测数据再次敲响警钟——老人血压最高飙升至284mmHg。面对危急情况,医护人员立刻展开紧急降压处置。与此同时,陶露通过微信与远在国外的欧阳老师儿子进行越洋实时连线,不仅详细传递医生诊断意见与治疗建议,更与家属共同商议处置方案,让远隔重洋的家人及时掌握情况、安心放心。在获得家属明确授权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全程代办入院手续、垫付住院押金并采购洗漱用品等住院必需品,用细致周到的服务为老人解决后顾之忧。

经过急诊全力救治,欧阳老师血压逐步回落并趋于稳定,顺利转入心内科病房接受系统治疗。为确保老人住院期间的照料无虞,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其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护工,并仔细完成病情、护理注意事项等交接工作。直至当日17时,确认老人身体状况稳定后,陶露、邵晨等人才放心离开医院,此时他们已连续忙碌近8个小时。
此次突发事件的高效处置,并非偶然,而是我校长期以来重视高龄空巢独居教职工关爱服务工作的必然结果。学校为这类群体建立“一人一档”专项档案,确保精准掌握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需求;同时推行每月定期联络制度,通过电话、上门走访等方式,让老人们时刻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从校医院的及时通报,到离退休工作处的快速联动,再到图书馆的全程陪护、妥善处置,各环节紧密衔接、分工明确,不仅展现出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意识与过硬的应急能力,更充分检验了学校“校级统筹、单位落实”两级管理服务机制的强大效能。
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的关爱服务,是社会治理与单位人文关怀的重要课题。我校此次成功处置案例,为健全高龄空巢独居老同志应急救助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应急响应流程、完善关爱服务举措,持续织密织牢高龄空巢独居教职工的“安全守护网”,让制度更有温度、服务更接地气,切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让每一位为学校发展奉献过的老同志都能安享幸福晚年,为构建和谐校园、践行社会责任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