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一篇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2020年是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党和国家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面对国际国内的纷繁复杂形势,全党上下守得住初心,担得了使命,切实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在实现小康的路上,党领导各行各业的奋斗者接续努力,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这期间涌现出许多令人敬佩的奋斗者的身影,无论是扎根基层的领导干部,亦或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再或是致力于提升我国科技硬实力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戮力同心,艰苦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奉献者着自己的力量,共同助力我国小康事业的发展。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刚刚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通过的《建议》,集中全党智慧,汇聚全社会共识,全面总结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迸发出脱贫攻坚的顽强斗志,在自己的岗位上确保小康目标顺利实现。这其中,不仅有年轻工作者的不懈奋斗,更有一批倍受尊敬的老同志,他们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发光发热,秉承着“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精神,凭借老同志的特长和优势在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的征途上,继续发扬实干精神。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们青年一代,讲述着他们真诚、自愿的奉献故事,彰显了他们纯洁而又高尚的优秀品格。他们的奋斗历程是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的一个缩影,反映出全国上下齐心奔小康坚定信念。全国道德模范、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教授邵春亮老师就用他自己的行动践行新时代的“五老”精神。
邵春亮老师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的一名教授,用他的大爱谱写了60年的教育生涯,从1986年作为班主任带领第一批民族学生走进大连理工大学的校园起,他已为挚爱的民族教育事业奉献了34年,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邵老师仍然辛勤工作在民族学生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上。
当初,面对这些初来乍到的新疆同学,邵老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些新同学身上。清晨,他从南山的家里跑到北山宿舍叫醒学生按时出操;晚上,他看不到学生熄灯、听不到学生熟睡的鼾声就绝不离开。半夜里,邵老师独自跑下山坡,穿过寂静的公路,等他回到教师住宅区,两米多高的大铁门早就已经上了锁,为了不打扰别人,他常常不顾君子风度翻门而入。一次,他从铁门上重重地摔了下来。“老师,您别再来了,我们听话。”新疆的学生们懂得了心疼老师,年过半百的邵老师却坦然一笑,一如既往。这样的日子邵老师坚持了整整5年的时间,上千个日日夜夜来回奔走,上千个两公里的路不变往返,铸就了他和两代新疆同学的深情厚谊。
新冠疫情时,邵老师学生库都斯·亚库夫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校医院诊断为肺炎,急送医院急诊观察治疗。非常时期,大家都很恐慌,有的同学开始担心是新冠肺炎不敢靠近,他心里很难过,远在新疆的父母也十分担心。是邵老师连续7天到医院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积极配合治疗,消除顾虑,直到陪他痊愈。每逢提起这件事,库都斯·亚库夫都满眼湿润。
在邵春亮老师的家里,有满满两大袋子学生和家长们的来信,他非常珍惜这些信件,他说那是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最大信任和鼓励。如今在大连理工大学,邵春亮送走的民族班学生有600人之多,可谓是桃李满天下。邵老师对他们的辛勤付出成了学生们工作时的不竭动力,民族班毕业的学生们在西部那片沃土上辛勤地耕耘奋斗,为西部的脱贫事业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邵春亮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劳,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邵老师的这种奉献精神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四季流芳,薪火相传!
在小康路上,一批批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如同邵老师一般,一同用奉献谱写出一曲脱贫攻坚的伟大赞歌。全面小康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小康,只有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携手奋进才能真正建成全面小康。作为一名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在采访了解邵春亮老师的事迹后,我深受鼓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我们每个青年人的努力,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用奉献实现人生的价值,勇挑时代的重担,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
作者: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生 白如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