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动态要闻

离退休老同志畅谈脱贫攻坚新成就

发布日期:2020-08-17  点击:

按照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关于开展“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专题调研活动的工作要求,大连理工大学离退休处结合实际,组织老同志开展“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专题调研活动。鉴于近期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比较严峻,我们通过微信、电话、电子邮件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约稿和个别访谈,引导老同志为脱贫攻坚点赞发声,建言献策。

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一、畅谈方面

   1.韩秀丽(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57岁,现任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援教教师)

在国家脱贫攻坚战中,教育脱贫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来到滇西大普洱茶学院支教。这里师资短缺,全学院的教师除了担任教学任务外,还要做行政工作,他们的工作负荷难以想象,急需更多的教师。来到滇西大,时刻被总部和学院所做的一切感动着,学校多次组织银铃教师座谈会,校长等一行领导从大理到普洱看望我们。学院更是对我们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我们提供了各种生活及工作上的便利。到校报到后,我马上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由于疫情,本该16周完成的教学任务在不到8周时间内完成,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是挑战。再者,目前的学生都是云南省内生源,英语基础差,在教学上需要付出很大努力。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们还要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虽然这里有苦有累,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履行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职责,不辱使命,为大连理工大学争光。

2.张治中(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62岁,现任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援教教师)

响应教委“银龄计划”, 受校委派,前来滇西大普洱茶学院支教,转眼间在这里已两个月有余。回首这六十多天,第一个感受就是“忙”。由于这里没有英语师资,我们到了之后马上就投入到教学之中。在这里,教学不比本校的教学,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疫情,8周时间要完成16周的课程;二是学生英语底子薄,高考英语得分有40-50分的学生,他们听不懂课。但是我们要完成的是大学英语4的教学任务,非常为难,心理压力很大。第二个感受是“感动”,这是多方位的。首先,我们一到这里就被热情所包围,生活和工作上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处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其次,为这里的年轻教师所感动,他们既承担教学任务又分担行政工作,同时每个人还要负责6户扶贫脱贫任务。此外,我还被银铃教师东北大学郭星辉老师所感动,他来到普洱,水土不服,皮肤过敏,红疙瘩好了一茬又长一茬,奇痒难忍,他吃不惯饭菜,经常胃肠不好,晚上又睡不好,每一天都很受罪。但是他坚持上课,凭借毅力最后完成学期任务。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我们不仅仅代表我们自己,大家都身负重托,不论多么困难, 都要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3.江崇礼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教授,72岁,现任校老教授协会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再打得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充分显示了脱贫攻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中国特色的体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贫困地区,而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由于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劳动者普遍存在着“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要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我们大连理工大学老教授协会,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协助大连理工大学离退休处,响应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动员组织我校退休教师支援滇西片区脱贫。有3位老师已赴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任教,并陆续还将有3-6名教师赴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任教。为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为支援滇西片区脱贫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4.赵秋娜(软件学院 副教授、五级职员,67岁,现任校关工委代秘书长)

大连理工大学关工委,有一支坚持和大学生业余理论学习在一起的老教师队伍。我们结合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把脱贫攻坚战略作为学习的一个专题。通过寒假暑假,指导大学生对家乡的脱贫攻坚战略的进展进行调研。通过学生们的小组交流、微视频的展示,大学生们带来的村子、家庭、个人的变化的信息丰富多彩,我们老师也深受教育。   学生们对建档立卡、扶贫政策措施、村子和家庭的变化作了多角度的阐述,例如:通过年货的准备、老照片的对比、环境变化等详实材料,反映了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取得的成就。虽然学生反映的是很小的一个点(村子、家庭、个人),但是他们的真实感受是为扶贫开发道路点赞。脱贫攻坚的成果使他们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实实在在的让老百姓在全面奔小康中一个都不能少。

5.武桂兰(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副教授、正处级,77岁,现任校退休自管会常务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讲话的核心就是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疫情严重之时,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做为重中之重,在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党依靠人民群众打了一场抗击新冠病毒的人民战争,取得了今天可喜的抗疫成果。在抗疫取得重大成就之时,我们党中央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国家发展的要求,又及时地提出在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六保”、“六稳”为指导的复工复产的英明决策,使我国的国民经济驶向健康发展的轨道,给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牵挂着这一关系人民大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亲自视察、调研,并制定出为推进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等一系列改革方案。这一系列举措,让我们广大群众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6.韩秀艳 (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64岁)

消灭贫困是我国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它关系到能否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11年新确定贫困线标准为2300元,比2010年1274元贫困标准提高了80%,按此标准2012年底还有9899万贫困人口。2013年至今减贫9348万,余551万,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52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肯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今年扶贫工作一是要积极应对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重点是做好扶贫项目的开工复工,贫困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做好农产品的销售;二是要完成剩余的脱贫任务,三是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我国定能完成脱贫这一硬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解兰春(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70岁)

坚决拥护和服从党中央和各级组织的决策和指挥,当前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彻底战胜疫情做应有的贡献。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今年完成“十三五”规划收官、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带来严峻的挑战,党中央针对新形势适时提出当前经济发展工作的总要求,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部署和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我们一定能克服暂时困难,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8.邵春亮(电子信息与电信工程学部 教授,85岁)

谈到“脱贫攻坚”,我想分享一个我亲历的小故事。

凌水河畔,深秋的风,湿度大,吹到身上,凉且有些冷。初到学校,来自十个省区少数民族学生,过冬的衣服准备的如何呢?我按惯例周末到宿舍,看看每位学生的衣橱内多少御寒的衣物。多数学生有羽绒衣,外套。也有的仅有毛衣毛裤。而来自国家级贫困地区临夏州东乡族(伊斯兰)的学生马博宁衣橱内仅仅吊挂两条黑色的单裤,却无御寒衣裤。顷刻间,我眼模糊,甚为自责。应该早些知道少数民族学生的困难。晚饭时与家中老伴谈及,自感内疚。她问了孩子的身高、体型,平时衣着,个性等。第三天下班我走进家门,老伴急忙拖出一个拉杆箱,内有羽绒衣,夹克衫套装,绒衣裤,内衣……塞满满的。当天下晚自习之后,我让马博宁以送回家的名义,到我家。趁夜色他拉走了拉杆箱。过了一周,课堂上,看到他穿了羽绒衣在听课。这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少数民族学生,没有说过一句……我内心懂得他。秋风又起,在安排新一届少数民族学生过冬的衣服时,想到两年前那个马博宁,不知道过去的两个冬季他内心暖和吧?

学校党委一直关心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以针对学生需求提供有效物质帮扶为基础,扎实推进精准资助、资助育人工作。2020年1月,在为242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新生发放过冬羽绒服后,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返乡与家人团聚,学校继续开展“寒冬送暖·情暖归途”活动

9.吴大为(数学科学学院 副教授,73岁)  

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心系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这是他来自人民、代表人民的最好诠释。

例如,他反复强调民生工程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作过大连、丹东公交规划,深切体会到各级领导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除下大力气改善城市居民人居环境,节能减排、暖房子工程、城市地铁建设、公交线网完善和颁布老年公交优惠政策等之外,在大连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也下了不少气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修路,目前已实现村村通,路面硬化。二是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农村电视频道和城市一样,但收费只有城市的一半。各网络运营商加大光纤通信建设,农民上网越来越普及。三是物流建设,农村网购已普及。四是电力系统改造,过去总停电电压不稳,现在都解决了,收费都智能化并与市区同网收费。有的地方农村还上了天然气。农村太阳能路灯也越来越普及。

在大连农村普遍建立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建垃圾房,免费为村民建无害化厕所。重视农村教育,开通儿童上学班车。我农村朋友的子女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读了研究生,有的成了博士后。农民也正逐步转化为半城半乡的居民。

只有对人民充满爱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这是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习近平所有党和国家领袖的共同特点。孙中山讲唤醒民众,他还是把民众看成教化和治理的对象,所以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只有把人民群众看成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呼唤出排山倒海的能量,才会创造人间奇迹。

   二、建言方面

10.于泽涛(离退休工作处 原处长、副研究员,69岁,现任校退休自管会主任)

尽管还要做最后的冲刺,脱贫攻坚战已胜利在望。面对累累硕果,回顾艰辛历程,展望未来前程,真是感慨万千,仅列三点感悟和建议。

一是,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这一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扶贫工程,凝炼出扶贫精神,并大力宣传之,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有数字、有故事、有精神,还有那些为此献出生命的共产党人,让世人都能看到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兑现了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二是, 扶贫帮困永远在路上,应列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继续巩固和扩大现有成果,防止返贫;满足人民不断追求新生活的需要,制定新的贫困标准及扶贫任务。这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一以贯之的必然任务。为劳苦大众打天下,带领全国人民过上温饱生活,脱贫攻坚奔小康……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新时代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三是, 回望脱贫攻坚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领袖的思考,人民的情怀,求是的目标,科学的谋局,忘我的精神,扎实的作风……无不凝聚着总书记的心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中华民族圆梦路上,需要千千万万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的领导干部。

11.金镝(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73岁)

现代企业管理倡导人本管理理念,管理者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尊重人,爱护人,发挥人的才能,实现人的价值”为准则。无独有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经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恪守以民为本,对中华文明既是继承,更是发展。纵观古今中外,唯有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全面脱贫、精准扶贫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注定要在世界扶贫大业的史册中留下最辉煌的一笔,同时也将为全球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宝贵经验。

当然,今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次大考,因为抓好了扶贫开发,就抓住了国家中长期发展大局。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味着中国将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的减贫目标,这对于推进全球减贫事业、改善全球治理具有重大意义。二战以来,在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引领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携手合作,为解决贫困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国的实践探索,不论是在宏观的战略与政策层面,还是在微观的模式与策略层面,都有很多独树一帜的“新鲜事”,能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工作提供新的思想观念和可以借鉴的具体做法。其中,“六稳”与“六保”就非常耐人寻味。

今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有鉴于此,中央及时作出新的安排,在扎实做好“六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真诚希望,以民为本的光辉思想在中华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微信公众号

大连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凌工路2号

电话:84708319   传真:84707146   邮编:11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