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毕业季来临,看到年轻学子穿着学位服,在校园里走动,我们心潮照样澎湃!自然回忆起我们在母校学习时那张毕业照,那是1962年照的,是全班同学+着西装的一张大学毕业照,距今已有50余年历史。
今天看来,着西装拍个纪念照是司空见惯、极其平常的一件事。请不要忘记,那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当时还没有完全摆脱困境,经济上还很虚弱。
1960年 5月我们服从学校的调动,从水利、机械、化机三个系转入重建的无线电系,开始了新的学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不断战胜三年困难时期带来的生活困难,克服重建专业师资匮乏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而取得了节节胜利,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学校各级领导及老师们的关怀下,加之我们的发愤图强,奋发努力,刻苦求索,如期完成无线电技术专业的学业,全班26人,一个没掉队,胜利毕业!在一个白手起家、师资匮乏的重建专业学习,加之生活条件又极为艰难困苦,能按期毕业,一个没掉队,年轻的学子,怎能不高兴,怎能不激动!因为我们付出了,我们努力了,学到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做好了一切准备,正等待祖国和人民的召唤,整装待发!
大家一致决定,离校前,要留下一张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照片,彰显我们是有着大工光荣革命传统的一代,以及我们朝气蓬勃,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作为永久纪念,我们经过精心策划,决定全体着西装拍照。在那个年代,是不穿西装的,我们每个人也都没有西装。大家便回到水利、机械、化机系,向港、澳、华侨同学求借,于是有了这张照片。
今天我们都已进入耄耋之年。看照片,思同窗,倍感亲切,更加乐此不疲! 永远不忘那值得细说的无线电系线621班。
1960年5月,大连工学院决定重建电讯方面的专业,因建校初期的电讯系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调出,现在重建的无线电系由此应运而生。学生从大系转入,于是来自水利、机械、化机系的三年级26名学生组成了无线电技术专业的线621班,从此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大学是人生旅途中的关键时期,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根据国家需要,改学新专业,这是大局。我们每个人原来所学专业,都是根据各自的爱好及特长自己选择的,并且都在原来的专业学习了两年多的时间,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也基本修完,都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突然要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专业,去改学跨度特大的无线电技术专业,有困难。同学们认真思考之后,还是义无反顾的服从了国家需要,满怀信心的带着青春热情、带着淳朴的渴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转入无线电系学习。
转系后,面临两大困难。
其一,学校粮食供应短缺, 缺煤少电。由于吃不饱饭,大部分同学都营养不良,有的师生两腿浮肿,有的患了肝炎。为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学生每天由三餐改成两餐; 利用周日,组织师生到学校周边的山上采集柞树叶子,由食堂加工成代食品,即所谓的“面包”(柞树叶粉和玉米面按3:7比例烤制的代食品) ; 为减少体力消耗,学校还规定学生每天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等等。这段困难时期,又正是我们改专业学习负担最重之时,可谓雪上加霜。冬季的到来,更为严峻,由于缺煤,暖气供给严重不足,为抵御严寒,有的寝室在门上贴出“风吹背后寒,火烤胸前暖”这幅抗联战士的对联,相互鼓励。面对严寒,我们班积极应对,开动脑筋,自己动手缝制棉手套和背心…。就是在最这困难时期,我们以超常的毅力,挺了过来。
其二,就是业务学习困难。当时,重建的无线电系一穷二白,师资匮乏,教学也不正规,教师之中,真正从事无线电技术专业的寥寥无几。1960年的5月,开出的首门课是“电工基础”课,只讲直流电路部分,一个月突击讲完。交流电路部分,在老师引导下,组织大家自学。同学们群策群力,每人自学一个章节,在消化的基础上再讲给大家听,这种互学互教方式一直延续到后面许多课程的学习之中,如 “无线电技术基础”“低频电子技术”“脉冲技术”等。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学习方式直到1961年夏,随着新教师的调入,外派进修师资的归来, 情况才有所好转。大家凭着“为祖国而学”和“自力更生”的抗大精神,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个个困难,攻下了一个个堡垒。到1962年7月,经过两年半的艰苦拼搏,我们班26名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学业, 按期毕业, 成为大连工学院重建后无线电技术专业的首届毕业生。
【线621班这张着西装毕业照,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作为历史文献,估计国内能极少见到类似照片。它记叙的是那个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今天看来,它既是一张精美的照片,也是一个典藏了历史,记忆了红色的珍品,因此,极为珍贵,必将将彪炳史册。】

前排左起:
崔成局 宋文炳 郗万武 张 经 徐义刚 胡寿堂 周世樑
第二排左起:
赵连江 于桂兰 刘源杰 张淑敏 杨万春 贾梅芳
第三排左起:
李国祥 王启太 金奉圭 宁文涛 吴凤桐 金东植 王惠秋
后排左起:
迟荣堂 曾子渝 曹锦阳 刘延生 高志学 牛德芳
(作者:电信学部退休教师 李国祥 郗万武 张 经)